流汗多是排毒好还是损身体?这才是真相……

2023-08-08 11:13

夏天还没到,有些人却已经进入“汗颜”模式,虽然同样爱出汗,一些人是睡觉的时候才汗湿枕巾,平时清醒的时候还是干干爽爽的;一些人则是坐着不动都要不停擦汗,或者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睡着之后反而好一点。

这两种情况,在中医里分别叫做“盗汗”和“自汗”。

身体爱出汗,有人会安慰自己:“出汗多说明我排毒好呀!通过出汗把毒排出去,我的身体肯定会更健康!”事实真是如此吗?

汗出多了并非好事

《黄帝内经》里说“汗者精气也”。正常情况下,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需要而排出的。比如我们在进行体力活动、或者气候炎热、衣被过厚、进食辛辣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出汗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处于同个环境中,大家都不出汗,就你一个人出汗不止,或者每晚入睡后感觉全身出很多汗黏糊糊的,这都属于病理现象。

汗是心之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气受损,虚火内扰,导致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过多的出汗还会耗气伤津,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也会使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增高,所以爱出汗的人还有一个毛病——老感觉头晕乏力。

盗汗多为阴虚

睡觉时总是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被尽湿,并且出现消瘦、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盗汗”,以阴虚的人最为多见,阴虚而产生内热。

盗汗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盗者,偷也,盗汗就是说“汗被偷了”。这个毛病白天清醒时不会出现,只有在睡着的时候才会冒出来,让人出一身大汗,一醒过来汗就停了,就像贼一样。


盗汗的最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所以使阴阳调节平衡,是改善盗汗的首要任务。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穴、三阴交、阴郄穴、后溪穴。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大穴,它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所以此穴必灸;气为阳,血为阴,气血舒畅后才能阴阳平衡,而艾灸内关穴的妙用,就在于可以打开人体内在机关,补益气血。


三阴交为脾经、肝经及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所以,艾灸三阴交等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三经气血调和,先天之精会旺盛,后天气血也会充足,阴阳也趋于平衡。


阴郄穴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改善阴虚盗汗的作用很强。


关于盗汗,我们还要明确两点:

�� 第一,睡觉时被子盖太多、天气太热引发的出汗不叫盗汗;

�� 第二,小孩子睡觉时可能会额头冒汗,这是因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如果汗出不是过多,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是盗汗。

如何分辨是天热出汗还是盗汗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个人和你在同个房间睡觉,如果被子厚度一样,但是他不出汗,而你睡着之后汗津津的,那就要考虑是不是盗汗了。

另外,睡觉盗汗的人要记住,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雪梨、百合等滋阴的食物,在睡前半小时散散步,放松心情,疏通气血。

自汗多为气虚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胖人多汗。

天气稍微热一点,即便是不活动,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也扑簌扑簌地往下掉。这倒不是胖人有多么怕热,寻根求源是因为——气虚。

除了胖人多虚外,一些大病初愈、过度劳累的人也容易气虚,自汗不止。


为什么气虚会导致“自汗”?

中医认为“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

患有自汗比盗汗更尴尬,因为盗汗大多在睡觉时才会出现,而自汗,无论白天黑夜,随时随地都可以让你陷入汗多的尴尬境地。试想一下,开会时、约会时、工作时、跟别人闲聊时,大家都不出汗,只有你拿着纸巾拼命擦汗,女士有化妆的话,更是灾难。

汗多会造成很多不便,改善自汗就要从补气着手,经常艾灸气海穴、膻中穴,为自己“打打气”。

气海穴,它被称为“生气之源”,人体内的真气就是由气海穴生化出来的。前人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意在强调气海穴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等作用。


《灵枢·海论》说:“膻中者,为气之海”,意思是说膻中穴容纳了一身之气,艾灸此穴,便可打开“气闸”,保证周身之气的畅通。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找找膻中穴,缓解低落的情绪。

另外,气虚者还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多吃些补气的东西,例如太子参、西洋参等,用来煮水泡茶喝,也可以拿二者分别同鸭肉或兔肉一起煲汤。之所以与鸭肉或兔肉搭配,主要是二者均有养阴之效,能够补充人体因出汗过多所丢失的阴液。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