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保护项目-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秉承“仁心孝世”的宗旨,坚持传承与创新,“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继2011年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后,又于 2014 年被国务院纳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传统中医药类别)。至此,马明仁膏药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非遗简介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系陕西省内目前唯一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荣誉的中医类传统技艺项目。

马氏家族世代行医,其第一代非遗制膏技艺的传承人马六懿先生,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制作“马氏膏药”(最初命名),经过子孙六代传承,时间已超过160余年。马六懿先生的子孙马金福先生、马明仁先生均遵守家传和家训,在经营“马氏药铺”的同时,继续承袭“马氏膏药”的制作技艺。

抗战时期的1936年,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先生获邀为杨虎城将军治疗腰疾,并得到杨虎城将军的赞誉,“喝五日汤药,不如一贴马明仁膏药”,同时杨虎城将军还建议将“马氏药铺”更名为“马明仁膏药铺”(百姓更有识别度),将“马氏膏药”称之为“马明仁膏药”,马明仁品牌由此创立。

因马明仁先生的巨大贡献,马氏后世子孙将家族制膏的技艺命名为“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评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于201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承情况

“马明仁膏药”自马六懿始,家族相传,历经六代,迄今为止已逾160余年历史。“马明仁膏药”原名“马氏膏药”,由马六懿先生于1860年前后(清咸丰十年)创制,当时便有相关病例记载。

第二代传承人马金福先生因战乱,携家族成员迁至陕西西安,并最终定居于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并以家族制膏技艺与配方为基础,开设药铺,悬壶济世。

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先生,自幼随父研习医道,游学名家,广集本草,后加入太白山当地特色草药数味入祖方,并逐渐总结提炼出成熟的“雪浸丹熔”之法,使马氏膏药的功效倍增。马明仁先生一生行医,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爱国将领杨虎城治疗腰疾,在杨虎城将军的建议下,“马氏膏药”遂更名为“马明仁膏药”,并传承至今。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二十八年,重题“仁心孝世”匾额相赠。

恰逢抗日战乱时期,马明仁先生历经多载,撰写《太乙马氏膏丹要记》,作为其行医手札并传于后世。

第四代传承人马树印先生、第五代传承人马新荣先生在继承先辈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行医救人,坚守并无断代地传承着家族的制膏技艺。

第六代传承人马绪斌先生,依托祖传“马明仁膏药”的家族传承与发展基础,继承和梳理家族的传统手艺,在全国开创直营店的新发展模式,复原家族“马明仁膏药铺”的原有经营载体,致力于传承和光大马氏家族的古法制膏技艺。

在此期间,“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先后获得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市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称号,并于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非遗简介

“马明仁膏药”选用马钱子、铁牛七、金牛七等太白山野生药材作为君药,并独创“雪浸法”祛毒炮制,后将药材浸泡在一定比例的香油中,时间以“春五夏三、秋七冬十”为准;把浸泡好的药材和香油置入铁锅内,用文火炼制,“三上三下,提炼精华”,去渣得药油;后将药油再次熬炼,不断用“五枝”顺时搅拌,使药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达到“滴水成珠”的状态;继而采用“火上下丹”法,均匀撒入黄丹,待“白烟冒尽,青烟初起”时立即离火,再次进行“滴水成珠”试验,膏成后熔丹入膏,倒入盛满井水的陶盆中;7日后将祛火毒后的药膏装入陶罐密封,埋入地下或窖藏以祛其燥邪,30日后择时启封;使用时取出药膏,水浴融化,加入细药,摊膏晾置即可,其效果已经历百年验证。

 

特色优势与历史价值

“马明仁膏药”及其制作技艺集中体现了中医学所倡导的“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辨证施治”的理论精髓,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最为大众所熟悉和信赖。它的价值可概括为三点:

第一,“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的制作器具虽简便易得,但技艺工序繁杂,其独创的“雪浸丹熔法”在传统膏药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自成一派,既涵盖隋唐一千六百年来膏药制作技艺的完整性,又在西北地区及中原大地兼收创新,独具代表性,该技艺充实和丰富了中华医药中膏药制作技艺的内涵与精髓。

第二,“马明仁膏药”选材讲究,主选秦岭太白山高寒地带具有地域特色的太白七药,并遵循太白草医理论中的“四梁八柱”配伍原则进行组方,辨证施治,同时其独特制作工艺又发挥出祛毒留效、升华药力等作用,使药材与技艺相得益彰,互为表里,融合为一体。

第三,“马明仁膏药”以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顽疾为主,内病外治,价格适中且使用方便,集中体现了中华医药所追求的“简、便、验、廉”的特点。另外,马氏家族百年来始终信奉“医者之心,唯民唯命;脱人桎梏,安己良心”的行医理念和家训,以“仁心孝世”为圭臬,这不单是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而且对今天中华文化的发扬与重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独特的古法技艺

依托巍巍秦岭,精选道地药材

主选太白山高寒地带野生中草药,辅以其他珍贵药材,药材虽珍但绝不减省。

得益太白积雪,酝酿神奇工艺

为更好地处理太白山部分草药的毒性,在药材熬制前,采取家传的“雪浸”方式炮制,取天上之水(冬天以雪为宜,其它季节则用雪水化之),化药中之毒,留药中之效,是为“雪浸”法。

源于医道同宗,取法先贤心血

融合道家炼丹术制丹。丹药有扶阳祛湿、祛腐生肌之效,以炼丹秘法升制,可助膏药生发之力、愈合之功。

坚守祛毒留效,传承百年经典

除药材炮制中的雪浸法外,坚守五枝搅拌、提炼升华、井水浸炮、密封窖藏等古法。

循例辩证组方,突显外治特色

在遵循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下,结合太白七药“四梁八柱”的地域组方特色,辩证论症。

六代传承

  • 第一代马六懿
  • 第二代马金福
  • 第三代马明仁
  • 第四代马树印
  • 第五代马新荣
  • 第六代马绪斌


     
       第一代:马六懿

马六懿 / / 1830-1916 / 师传

清朝咸丰年间,马六懿创办马氏药铺,因其医术高明,清廷太医院邀请其入宫,
        他婉言谢绝道:
“医者之心,不在庙堂之上,而在于济世救民,民乃国之根本。”




           

第二代:马金福

马金福 / / 1857-1937 / 家传

继承马氏药铺,将总店迁至长安,开设分店。总结父亲治痹症之秘法,
       创
“雪浸丹熔”熬制之法。痹症者每每求之,药到病除。马氏药铺由此声名远播。




     
       

第三代:马明仁

马明仁 / / 1905-1958 / 家传

字伯毅,号太乙山人,十六岁承袭马氏药铺,为爱国将领杨虎城祛除腰疾,
       杨虎城赞誉:
“喝五日汤药,不如一贴马明仁膏药”。在杨虎城将军的建议下,“马氏药铺”更名为“马明仁膏药铺”。





     

第四代:马树印

马树印 / 男 / 1929-2019 / 家传

研读中医,取名家之所长,开创马氏治疗新法。首次将马明仁厂、
       店分离,形成规模制药,为无数百姓祛除风湿痹症。





     

第五代:马新荣

“仁心孝世”为百年宗旨,发展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老字号企业,
      坚持“精于珍稀药材,严于熬制之法”的制药理念,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第六代:马绪斌

致力于传承和光大马氏膏药古法技艺,并以此报效国家、惠泽百姓。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开创了直营店体验新模式,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贴上百年好膏药。




百年历程 Centennial course

古城西安的记忆——“马明仁膏药”

西安古城有一段杏林佳话,将军的随口一言,竟然成就了一家传承至今的西安老字号。

事情要追溯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时政局动荡,驻守古城西安的爱国将领杨虎城为保一方百姓生计,终日操劳,不幸腰疾发作,疼痛难忍,以至卧床不起。后经好友推荐,求医于城内“马氏药铺”的马明仁先生。马明仁先生亲自上门诊断,以家传膏药治之,杨将军的腰疾大为好转。

几日后,杨将军坚持要登门致谢,进门便高声赞誉:“喝五日汤药,不如一贴马明仁膏药”。话音刚落,侍从便拿出预先备好的厚礼相送,马明仁先生见状赶忙谢绝,回应道:“将军为国操劳成疾,伯毅(马明仁,字伯毅)能医已甚幸,何以言谢!”

杨将军甚为感动,只是不解为何“马氏药铺”在西安城内经营已有数十年,但若不是好友推荐,竟差点错过这次的膏药良方,感叹到“天下马氏何其多?若叫马明仁膏药铺,患者就更容易寻访了。”

马明仁先生深感如此。既然城中百姓已盛传“马明仁膏药”的称呼,而不提马氏药铺之名,为何不就此更名!杨将军的善意点拨,从此便在西安坊间流传开来,并最终成为一段杏林更名的佳话。

更名后的“马明仁膏药铺”,不但是西安古城内第一家以膏药命名的药铺,而且从此专职以“内病外治”的家传膏药为主,继承先辈马六懿(清代咸丰年间名医)的膏药制作技艺,为西安城内的百姓解除病苦,并传承至今。

 

婉拒仕途  仁心孝世

马明仁膏药创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骨病名医马六懿在精研前贤骨病外治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行医经验,独创此方,其药组方合理、配伍精妙,制作技艺独特,疗效确切。在当时已成为外治膏贴之典范,骨病顽疾之良方。

据《马氏医案札记》记载:马六懿自十二岁起便跟从河南名医,他天赋异禀,勤奋好学,深得师傅青睐。在师傅的指导下,诸多医书、药典逐渐烂熟于心。

他一面耐心做着自己的事情,一面细心观察师傅对每个病人的诊断和用药情况。几年后,他掌握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的方法。马六懿苦心钻研先贤的膏丹秘法,悟出其真谛,合并多年临床经验,针对风湿痹症创制出“马钱风湿骨痛膏”及“马氏穴位通痹疗法”,为其母祛除腰腿顽疾,其孝心为时人赞叹。之后,马六懿开办“马氏药铺”,以此方治愈患者无数。因其疗效确切而得到百姓四处传颂,患有颈肩腰腿疼的人们纷纷前来,竞相购买。

他不仅正骨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谁有病求他诊治,他都随时为人施术。穷苦人找他看病,不仅无偿赠药、赠食,而且不接受礼物,方圆百里,德高望重。老百姓感念于心,称其为“孝世民医”。

当朝廷听闻其名,求贤若渴,便以太医院“吏目”之衔相邀,请马六懿入朝为王公们治病。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获此功名,无异于一步登天。不料,当朝廷钦使踏进“马氏药铺”找到马六懿时,得到的却是他的婉言谢绝。他说道:“医者之心,不在庙堂之上,而在于济世救民,民乃为国之根本。”

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孝世民医”之名誉满民间,更得士林制匾“仁心孝世”赞赏。

马六懿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谁有病求他诊治,他都随时为人施术。穷苦人找他看病,不仅无偿赠药、赠食,而且不接受礼物,方圆百里,德高望重。老百姓感念于心,称其为“孝世民医”。

医者虔诚  艰辛迁徙

“马氏药铺”传到第二代马金福的时候,声名益重。无奈国势渐颓,中原之地灾乱四起,饿殍遍地,马金福不得不携家人忍痛离祖籍。乱世之象尽现,医国难觅俊材,好在医人还能寻得道地好材,这是医者心中最后的慰藉。因而,素有“草药国”之称秦岭,无疑是绝佳的好去处

历经坎坷,一家十几口终于到了太白山脚下。见到这座植被茂盛、云雾缭绕的山脉,马金福含泪叩首膜拜,因为他知道,这青山上有取之无尽的医药宝藏,可解万民之疾痛

光阴流转,转眼便是光绪三十一年。其间,马金福苦习家传医法,遍访同道,并借鉴其父治痹症秘术,创立“丹熔”之术,简化制药工序,提升药效的同时,又使得马氏膏药具有了“专人专方,针对施治”之能。也是这一年,他的儿子马明仁出生了。

于右任先生为老西安马明仁膏药题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明仁膏药,在古城西安已经营百年,其家族世代遵循着“仁心孝世”的家训。但这四个字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家国历史与记忆。

故事要回溯到1937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同年,日军即开始对西安进行侦查和轰炸,特别是从1938年日军在山西运城建立航空基地后,对西安的空袭活动便更加频繁和猖狂,并持续了七年之久。日军的大轰炸对古城西安及百姓造成了惨痛的灾难,据公开统计数据,累计伤亡人数超过3400余人,毁坏房屋超过6700余间。

轰炸中,“马明仁膏药铺”也终难幸免,店铺及药材器具尽皆焚毁。面对此境,马明仁先生痛心疾首。但国难当头,马氏家族只能一方面亲往太白山收集药材,重整膏药铺;另一面,以所剩财物购置救灾物品,收留周边受灾民众。

由于马明仁先生医术精湛、乐善好施,且曾为杨虎城将军治愈腰疾,周边乡邻便推举其居中统筹协调救灾事宜。期间,马氏家族尽力施救,“治病之余,分文不取,以致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回乡探亲,听闻此事,又得知马明仁出身陕西眉县,连连感叹其有“张子之风(张子即张载,眉县横渠人)”,便特意赶到重新开张的马明仁膏药铺,称赞道:“素闻马氏先祖有‘仁心孝世’一训,而作为后辈子孙,能让上门病患先试后买,对穷苦孤老不取分毫,对权贵高位不卑不亢,对贪官恶霸不治不医,这次又义救灾难百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名句)”

言罢兴起,于右任先生当场挥毫,为马明仁膏药铺重新题写了“仁心孝世”四字,并制成牌匾相赠。

 

不幸的是,于右任先生的此次亲题与对应匾额,于文革期间尽毁,让人叹扼唏嘘。但是,于右任先生为马明仁膏药铺重题“仁心孝世”的故事,在古城西安百姓中流传开来,成为一段家国历史与老西安的共同记忆。

西安老字号

“马明仁”品牌的创立
————

马明仁品牌,创立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系马氏家族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先生的名讳。

马氏家族世代行医,其第一代非遗制膏技艺的传承人马六懿先生,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制作“马氏膏药”(最初命名),经过子孙六代传承,时间已超过160余年。马六懿先生的子孙马金福先生、马明仁先生均遵守家传和家训,在经营“马氏药铺”的同时,继续承袭“马氏膏药”的制作技艺。

抗战时期的1936年,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先生获邀为杨虎城将军治疗腰疾,并得到杨虎城将军的赞誉,“喝五日汤药,不如一贴马明仁膏药”,同时杨虎城将军还建议将“马氏药铺”更名为“马明仁膏药铺”(百姓更有识别度),将“马氏膏药”称之为“马明仁膏药”,马明仁品牌由此创立。

因马明仁先生的巨大贡献,马氏后世子孙将家族制膏的技艺被命名为“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评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于201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为陕西省内唯一的获得国家级非遗的传统中医制作技艺的非遗保护项目。

马明仁字号的经营发展历史
————

马明仁先生在古城西安的“马明仁膏药铺”原位于含光门里的甜水井附近,因抗战时期的西安大轰炸期间(1939年),马明仁先生经营的“马明仁膏药铺”被炸毁,后续该店铺搬迁至含光门外经营。解放后的公私合营期间(1956年),马明仁先生举家搬迁至宝鸡眉县境内(太白山下),继续行医。

期间,马明仁先生的儿子马树印先生、孙子马新荣先生均先后继承家训与家传的膏药制作技艺。其中,马新荣先生(第五代传承人)原为当地的乡村医生(当时称之为“赤脚医生”),1989年前后,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决心恢复家族的店铺经营模式,回到西安开始创业。

二十世纪90年代前后的西安仍然比较落后,思想观念依然陈旧,个体经营与私有经济的发展受限较大。所以创业初期,马新荣先生只能在西安城墙的“环城公园”、革命公园等地方摆摊设点,进行个体经营(起始无法办理个体经营执照,只能以向公园的管理处交纳管理费的方式,艰难生存)。

1990年5月,马新荣先生终于办理了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名称为“马明仁老铺”,注册地址为西安市含光北路155号(省团校北侧)。

在经营年限的证明佐证材料方面,目前“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区非遗主管部门)以及“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办事处”(店铺所在基层政府)均已经出具了相应的证明材料。

同时,“西安市地方志”及“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均有关于“马明仁”品牌的专门记载与档案。

媒体方面,《陕西日报》、《人民政协报》、《碑林记忆》、《各界导报》、《国际日报》、《美国洛杉矶时报》等官方媒体上,均有对“马明仁”品牌及其历史发展相关报道。以上材料在申报材料中已提供。

在含光门外的店铺目前仍在经营中。1998年,马新荣的儿子马绪斌(第六代传承人),开始筹划公司化经营,并于1999年申请注册“西安明仁医药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西安明仁药业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获得注册审批。

为适应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管理,2016年新注册成立了“陕西马明仁膏药铺有限责任公司”,专职从事“马明仁”品牌的市场推广与品牌管理工作,原“西安明仁药业有限公司”专职从事专业化生产工作。

目前,公司已经发展了“马明仁膏药铺”、“马明仁中医养生馆”等多个经营模式,在全国开设了超过1000余家的店铺,在祖国各地传承和保护这一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